细算起来,我们来到万源市八台镇已经整整一个月了,要说大家有什么共同的变化,那就是都晒黑了很多。吃晚饭的时候,建哥说:“在这里一个月比去两个月健身房还管用,生活从来没有这么规律过”。建哥叫周建,在项目上担任材料主办。
虽已入夏,但秦巴山脉中的清晨却带着些许寒意,这和她中午时分的热辣截然不同,清晨七点大家已经起床吃饭,经过简短的工作安排,便分组往各村出发,在车上大家有说有笑,斗志昂扬,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工作。今天我和建哥的任务是去鸡冠寨村麻柳坝丈量房屋,建哥之前和大家一起去里面摸过底,作为“过来人”,他建议轻装上阵,于是我们只带上一些必需品便踏上了这一趟来回9小时的“山路”。
顺着河谷的溪水一路向上,溪水特别清澈,这大大地方便了我们,出发时只需带一个水瓶,渴了随时灌上溪水便能畅饮。路上我们遇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她家至今还住在山谷深处,家中只有80多岁的母亲与她相依为命。老婆婆每次下山采买生活用品都得花费两天时间,第一天一早下山,第二天清晨就往回走,走在河道里,即使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觉得十分艰难,很难想象这位老婆婆和她的家人是怎么在山谷里生活了几十年。看着老婆婆佝偻的背影,我们心里感慨万千,希望能以这次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契机,给山区的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至少让她们不必再日日经受跋涉之苦。
当我们完成测绘丈量工作下山时,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钟,各村的人员也陆续回到八台镇。经过一天的跋山涉水,大家食欲大增,厨师陈阿姨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饭,狼吞虎咽地吃完晚饭,大家都端上一只小板凳,在屋外乘凉,天南海北地聊着。项目部的年轻人最爱听老工长李万明谈天说地,听着他讲那些新事旧闻,大家身上的疲劳感似乎慢慢褪去了,他也喜欢给我们讲“老三建人”的故事。听着前辈们的辉煌历史,大家赞叹不已,眼神也愈加坚定,心底里下定决心绝对不能给前辈们辛勤树立的丰碑抹黑。
到了晚上九点,秦巴山脉的热浪已经消退,又是一股寒意袭来。每晚例行的总结会也开始了,各村的工作小组依次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对于工作中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对策,并安排好各组人员第二天的工作。例会结束后,各组的年轻人在蔡经理的带领下汇总录入一天的工作成果。
午夜十分,完成了当天的工作,躺到床上伸个畅快的懒腰,和家里人通个简短的电话,这便是一天最安心平和的时刻。电话那头总会传来鼓励的话语,当然有时也会有些许的埋怨,但我知道她心底里一定有着一份理解和支持。秦巴山的夜就像诗里写的一样,“巴山夜雨”总是如期而至,每每听到屋外淅沥沥的雨声,我仿佛也能感受到诗中那份穿越千年的离别心境。
第二天清晨,大家洗漱的声音又开始在宿舍内响起,今日与昨日看似是一种循环,但更像是一个个转动的车轮带动着列车飞驰,循环却总是在向前,我坚信绵延的秦巴山也会在我们三建人周而复始地辛勤奉献中迎来不平凡的改变。
文/图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