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曹家巷恒大雅苑项目最近进入抢工关键阶段,我几乎每天都要去几次,一天晚上无意间看到两名工长坐在项目大门外的路基边沿上,等着商混进场打地坪,有点冷,天空飘着零星的小雨,遗憾当时没拍下照片,但事后感触颇深,于是试着去挖掘记录这些抢工背后的故事。
数字背后的故事

“早上6点到晚上12点,18个小时”、“每天200多条通话纪录”、“平均年龄28岁”,这一连串数字,记录着曹家巷恒大雅苑项目现场忙碌的抢工状态。
曹家巷恒大雅苑项目作为北改重点民生工程,关系着上千户返迁居民何时搬进新家,能否如期交付,也关系着公司的社会信誉,重要性毋庸置疑。去年10月以来,公司组织了现场动员会,集全公司力量布置安排抢工工作,特别是春节前的两个月,项目抢工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节后,工期更趋紧张,砖、商混等材料供应又受市场影响,不能持续供应,分公司、项目部全员都投入到了抢工状态中。
连续18个小时,这是曹家巷项目管理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长,进入3月份,分公司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每晚要坚持到11点后下班,但项目经理、现场经理、工长和材料员基本都是12点后才离开工地。他们当中,现场蹲点的项目经理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没陪家里小孩吃晚饭了,现场副经理嫁女儿直到婚礼前一天才回去安排布置,两位年轻工长的小孩儿也还正在襁褓中……
每天200多条通话纪录,这是现场副经理手机通话纪录的真实反映,其中不乏很多凌晨3、4点的来电。每天现场民工700-800人,各家专业分包、甲方分包、材料供应,都需要协调,特别是年后商混砂浆的供应,受市场环境影响,整个成都建筑市场都不容易找到能持续供应材料的商混站,这又直接关系着项目工地楼层地坪及地下室地坪的浇筑,公司多次出面帮助协调,联系供应商,才基本解决了材料供应问题。
平均年龄28岁——这是项目上4名栋号工长的平均年龄,他们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1个月了,其中2名年轻工长的小孩儿刚满半岁,他们最大的愿望是顺利交工后能得到一周的长假。在现场,他们熟练地切换着各种“模式”,指挥班组、协调材料、面对各种“扯皮”,其中一名曾经体重160斤的年轻工长,最近大家都调侃他“瘦”了,有了尖下巴,但他确实是瘦了。最近,项目部决定安排一名安全员专门负责夜间加班工作的协调管理,这4名栋号工长每晚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和时间赛跑的人

一大早,被褥还堆在沙发上,很显然,管现场的项目副经理老彭昨晚又没有回家。几天前,他把铺盖搬到了办公室,理由是每晚下班太晚了,地铁已停止运行,打车回家后第二天5点过就又要出门,实在是懒得跑。
以往他开车从南门到项目部上班,一般6点过就到工地了,天还没怎么亮起来,最近项目部办公区分包单位车辆太多了,他干脆就不开车了。6点过到项目部,习惯性地到工地走一圈,其实他还不是最早的,因为这个时候工地上很多民工都已经出来干活了。为了确保夜间抢工,项目部在各栋楼商业附楼周边支起了多台地灯,为了确保工地内各分包单位使用电梯不打挤,项目部也已经在协调会上作了布置,楼层建渣清运以及甲方分包的材料运输,规定必须在凌晨后才能使用电梯,施工电梯司机三班倒,24小时不停。
临近中午,项目工长小殷提前一点离开了工地,最近他母亲因为过敏住进了医院,由他担负起每天的送饭任务,接近一周时间了,一日三餐不间断。他和另外一名工长小杨,以及材料员小袁,都在去年刚当了父亲,孩子差不多都是刚满半岁,小殷和小杨,因为工地夜间加班,基本上每晚都是12点后才到家,材料员小袁更是因为家较远每晚都住在项目上,周末才回新津去看一次小孩。3名年轻的父亲,对于家里无疑是亏欠的,为了工作牺牲了很多,项目大部分管理人员自去年底的3个月以来,几乎没有休息过1天,整个项目部管理人员在春节后大年初六就全部回到岗位,开始组织协调民工和材料。
项目部在抢工过程中,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在竭尽所能地付出,不断咬牙坚持,如期顺利交房,是全体管理人员的共同目标和愿望。
藏了37年的信仰

老官,个子不高,能说会道,他自我评价是一名“救火队员”,分公司抢工的项目他都待过,这不,最近曹家巷恒大雅苑项目抢工如火如荼,在现场又看见了老官的身影。
17个月,这是项目安全员老官距离退休的时间,老官今年就快54了,因为有10年以上的抹灰工经历,所以符合提前退休的政策。老官是个踏实的人,管现场有超过35年的经验,与他共过事的同事都称他是管现场的一把好手。
近日,与老官聊起了他1980年刚到三公司参加工作的往事,这事儿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只是这次还有其他细节。1980年,老官正式转入三公司工作,刚到机关,年轻小伙子血气方刚,觉得机关待不住,不适合他性格,主动提出要到基层项目上去。说起这段往事,老官最难忘的是当时的一位老领导在他刚进入工作岗位时对他提出的期望:“你一定要入党,永远跟党走,没错。”就是这句话,让老官一直惦念至今。
这次,老官说出了心里话,正式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自己离退休已经不到2年时间了,但他希望能接受组织的考察,完成年轻时的心愿。老官平时是个幽默的人,但当他说出这个愿望时,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他说得很诚恳,因为心里面的信仰。
日常生活中,老官还是个随和的人,乐于与年轻人分享交流经验,近期曹家巷抢工,地下室地坪浇筑这块“硬骨头”就交到了老官的肩上。平常既要协调商混进场,又要协调工人,这协调管理过程中的几道细节,就让人看出了他的老道经验,在他的梳理下,地下室地坪浇筑工作尽在掌控中,胸有成竹,让我佩服至极。
老官知道,提出入党申请不意味着立马可以成为正式党员,但可以接受党组织的考察,对于他来说也是神圣的,因为他为了这一刻已经做了37年的心理准备。我给老官说,你这可是很好的榜样啊,都应该像你学习,让我都觉得有点惭愧了。老官依然很平静,他说他做了37年的准备,却依然觉得离心头的那个标准有距离,快退休了,才终于鼓起勇气向组织提出申请。
老官的信仰就在他的眼眸中,清澈可见。党组织接纳了他的入党申请,老官也知道,待到他退休时按程序也许组织上还未能接收他成为预备党员,但是,党员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标准,照此说,老官早就在标准之上。我说,老官,你真的激励了我们一群人,好样的!
在项目抢工现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记录着无数个背影,每一个背影就是一名善建者。无论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在一起经历就是善建者的传承,在一起拼搏就是善建者的信仰。
文/图 熊麦